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地方新聞 > 正文 >

中國夢·大國工匠丨走近大國工匠,感受匠心傳奇

  • 2023年12月14日 14:14
  • 來源:中新網河南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中新網河南新聞12月14日電 (經曉佳)什么是工匠精神?是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無私奉獻,是向難而行、越挫越勇、勇攀技術高峰的堅毅執(zhí)著……在技術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大潮下,無數(shù)工匠默默奮斗,以匠心、智慧和毅力書寫著時代傳奇,王永偉和孫延斐就是他們中的代表。

  “磨機醫(yī)生”的匠心傳承

  “做工作一定要保持細心、責任心和恒心,我就是通過30年如一日的堅持,一步步從隊工到技師再到高級技師的!闭f話間,中鋁礦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管控中心配料工序班長王永偉已經對手中的石頭完成了硬度測試。

圖為王永偉在介紹硬度測試內容。經曉佳 攝
圖為王永偉在介紹硬度測試內容。經曉佳 攝

  王永偉,氧化鋁制取工高級技師,中國機械冶金建材職工技術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示范性創(chuàng)新工作室領銜人。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致力于攻克氧化鋁領域的技術難題。他的工匠之路起于格子磨操作工,面對高溫、高堿、濕熱、巨大噪音的工作環(huán)境,他早已習慣戲稱為“蒸桑拿”。

  “既然從事了這份工作,就要適應環(huán)境,干就一定要干好!蓖跤纻ケ种鴮ぷ鞯膱(zhí)著,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個基層一線員工成長為“技術狀元”。他不僅是“磨機醫(yī)生”,還以提質增效的“金點子”專家著稱。

  在工作的33年里,王永偉總結提煉出的《王永偉格子磨“三勤一控”操作法》,減少備品備件消耗、節(jié)約電耗年創(chuàng)效達60.4萬元,使磨機運轉率由65%提高到87%,成為國內同行業(yè)領先水平的代表。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他的219項合理化建議得以實施,累計創(chuàng)效2600余萬元,為企業(yè)生產提質增效作出了卓越貢獻。

  “技術更迭快,我們要跑得更快!蓖跤纻ド罡袝r代變革之快,不僅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勇攀高峰,更在培養(yǎng)接班人的工作上付出心血。2014年,他的技術創(chuàng)新工作室成立,致力于傳承技術,培養(yǎng)更多的技術能手。

  “未來,我希望依托更多省、市創(chuàng)新工作室聯(lián)盟,實現(xiàn)更多資源、技術共享,不斷解決在生產一線遇到的難點技術問題,為企業(yè)轉型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王永偉充滿信心地展望著未來。

  內燃機試車的“廠三代”傳人

  “這是我們的創(chuàng)新工作室,里面的教具都是自己設計的!痹谥袊凹瘓F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孫延斐創(chuàng)新工作室,內燃機裝試工特級技師孫延斐一邊在高壓共軌機上進行碰響實驗,一邊向工作室的成員進行詳細講解,“當這個燈亮的時候,就代表碰響試驗成功了。”

圖為孫延斐在進行碰響試驗介紹。經曉佳 攝
圖為孫延斐在進行碰響試驗介紹。經曉佳 攝

  孫延斐,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內燃機試車領域技能帶頭人,先后榮獲“河柴重工首席員工”“河南省技術能手”“河南省技術標兵”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柴三代”,從他的外公到他的母親,再到他自己,三代人都與河柴重工有著深厚的淵源。

  工作20余年來,孫延斐勤于學習、善于鉆研,成為解決柴油機試車“疑難雜癥”的“萬能鑰匙”,多次攻克柴油機試驗驗證的關鍵技術難關,為國防建設和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進廠時一名對柴油機一竅不通的員工成長為柴油機試車領域的高端人才,孫延斐憑借著對柴油機運轉聲音的敏感洞察力,用3年時間練就了一套“獨門絕技”,僅憑聲音就能準確判斷故障并解決問題。為培養(yǎng)更多的技能人才,他主動擔當起廠里技能人才的培訓工作。編寫教材和課件20多份,每年培訓50余課時,受訓職工600余人次。

  “技能是隱性知識,把它們編寫成教材和企標,就會成為顯性知識,可以代代傳遞。”孫延斐說。

  2020年,“孫延斐大工匠工作室”掛牌成立。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員累計完成技術攻關10項、技術革新22項、“五小創(chuàng)新”100余項、關重設備搶修20多次,節(jié)約資金1200余萬元。

  一個在磨機領域傳承匠心,一個在內燃機試車領域成就卓著,他們的傳奇經歷將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到工匠事業(yè)中,書寫屬于自己的時代傳奇。(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