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舉辦 中外學者探尋大河與文明關聯(lián)

  • 2023年09月18日 09:1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中新社鄭州9月18日電 (記者 韓章云 孫自法)縱觀古今,人類與河流關系密切,尤其是四大文明古國,均誕生在大河之畔。大河與人類有何關系?大河文明之間有哪些共性?大河流域文物古跡該如何保護傳承?9月17日,在河南鄭州,出席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的中外學者就上述議題進行了研討交流。

 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此次論壇以“文明交流互鑒·發(fā)展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報社、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邀請中外嘉賓約360人,也是一次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發(fā)展等進行研討交流的國際論壇。

  大河與人類有何關系?在印度德干學院原副校長、教授瓦桑特·辛德看來,河流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自然資源,為文明的孕育提供了基礎。例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均誕生于大河之畔。

  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院高級院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克里斯多夫·埃凡斯也贊同此觀點。他表示,河流是文明的搖籃,為農業(yè)生產、人口增長和交通運輸提供了必要條件,促進了文明的產生,這些是世界大河文明之間的共性。

  孕育文明的大河流域往往也有眾多古跡,例如享譽世界的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因此大河流域的考古發(fā)掘、古跡保護備受關注。

  從事一線考古工作的瓦桑特·辛德認為,對大河流域的古跡進行發(fā)掘,其實是古代與現(xiàn)代的互動,人類需要通過找到古跡去重新認識古老的文明,在這個過程中更需對古跡進行保護?死锼苟喾颉ぐ7菜挂蔡岢觯趯Υ蠛游拿鞯南嚓P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時,要注重發(fā)掘與保護的平衡。

  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大河流域的文明有何異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表示,黃河、長江兩條大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貢獻巨大,孕育了連綿不斷、兼收并蓄、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并且5000多年未曾斷裂。他舉例,中國文字從甲骨文傳承至今仍在使用,這與世界其他文明有著鮮明的不同。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看來,黃河在孕育中華民族的主根主脈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黃河流域地理環(huán)境、自然條件優(yōu)越,大量人口在此繁衍生息,中華文明早期的農耕文明在此誕生,這與世界其他大河文明形成初始有相似之處。(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