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

一切準備就緒 黃帝故里進入“拜祖時間”

  • 2024年04月10日 09:42
  • 來源:河南日報
  • 責任編輯:李新賀

  □本報記者 王延輝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浩

  歲在甲辰,暮春之初,惠風和暢,萬物滋榮!叭氯,拜軒轅”。黃帝故里、河南新鄭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拜祖時間”。

  4月9日上午,甲辰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進行全要素彩排,標志著今年拜祖大典一切準備就緒,迎接海內外炎黃子孫“回家拜祖”。

  “世之所高,莫若黃帝!秉S帝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初祖,是華夏文明基本特質形成的源點。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綿綿永續(xù)的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密碼,緊緊相連的是中華兒女的血脈傳承。

  春光融融,繁花爛漫,規(guī)劃提升后的黃帝故里園區(qū)旗幡招展、裝點一新。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zhàn)略五周年。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追思黃帝偉業(yè)、傳承始祖宏志的盛典,其寓意在于尋根溯源、不忘本來,在黃帝精神的感召之下,以恒持之心做傳承之事,和合共生聚偉力,生生不息奔未來!毙锣嵤械胤绞分巨k公室主任李磊深有感觸地說。

  尋根中原,拜祖軒轅。黃帝故里園區(qū)故里廣場之上,舞獅、高蹺、盤鼓等來自中原大地的特色民俗表演烘托著隆重、熱烈的氛圍,為拜祖大典奏響吉慶的序章。

  從尋根門到軒轅殿黃帝像,距離五百多米,寓意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源遠流長。沿園區(qū)中軸線一路前行,仿佛步入歷史文明通道、穿越人類歲月長河。

  每一年的拜祖大典都在“不變”中求新求變。今年,拜祖大典和黃帝故里園區(qū)“上新”不少內容,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過尋根門,甲骨碑林方柱高舉,碑上布滿遠古時期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每一筆刻畫,都滲透著中國人傳續(xù)千年的文化血脈;每一個符號,都訴說著中華文化窮究天人的不懈追求。同心廣場系祖壇中心置放著仿制杜嶺方鼎,其原件出土于鄭州,激蕩著中原王都氣象。系祖壇之上,64位“佾生”列陣,獻上古代“八佾舞”;99位來自鄭州工商學院、中原科技學院等院校音樂專業(yè)的古箏樂手繞壇圍坐,奏悠揚古樂。

  “八佾舞是中國古代規(guī)格最高的禮儀舞蹈。舞者多數(shù)是參演央視春晚的塔溝武校學員,武術與舞蹈融合,更有力量感、更顯威儀!卑葑娲蟮鋵а萁M系祖壇分場導演羿萍說。

  “整個舞蹈10分鐘,有上百個動作,我們練習了快半個月!彼䴗衔湫K囆g表演系學生盧志坤第一次在黃帝故里園區(qū)演出,“在這里表演,自然而然就有一種莊嚴感!

  從系祖壇到軒轅橋、再到故里祠,兩側竹簡上“銀鉤鐵畫”,書《黃帝本紀》,彰軒轅圣德。故里祠前,作為華夏禮樂重器的青銅編鐘,敲響瑯瑯之音。過故里祠,經儀門,入拜祖廣場,其四周連廊,精心雕刻的26幅浮雕是此次拜祖大典的一大亮點,全面展現(xiàn)了黃帝一統(tǒng)華夏、肇造文明的輝煌歷程,也充分展示了黃帝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地位、黃帝文化作為根文化的地位。

  黃帝故里,全球華人的拜祖圣地、中華兒女的心靈故鄉(xiāng)。當天彩排按照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定的九項儀程依次進行。

  拜祖大典,不僅有全新的場景營造,更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襲古盈新。今年的“樂舞敬拜”環(huán)節(jié),重新建構漢代《建鼓舞》。

  “整個園區(qū)更莊重大氣了,表演的氛圍感和代入感更強。”鄭州歌舞劇院演員王周艷連續(xù)十幾年參與拜祖大典“樂舞敬拜”環(huán)節(jié)的表演,“每一次跳的舞都不同,都是一次創(chuàng)新,這次我還會拿出最好的狀態(tài)去表演。”

  一年一度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牽動著中華兒女的悠悠情絲。拜祖大典準備好了,靜待各方嘉賓回“老家河南”,共赴“心靈之約”。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