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一身能擘兩雕弧’是我追隨的少年模樣”

  • 2022年04月08日 11:0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姜震與父親姜方程在家一同學習詩詞。 受訪者供圖
姜震與父親姜方程在家一同學習詩詞。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鄭州4月7日電 題:預備警官以詩言志:“一身能擘兩雕弧”是我追隨的少年模樣

  作者:宋云慧

  烽火四起,戰(zhàn)鼓喧天,一位少年策馬而來,如入無人之境,從容地調配好弓箭,左右開弓,射向層層包圍的敵人騎兵,彼時保家衛(wèi)國的少年技藝超群,意氣風發(fā)。姜震說,當他站在警校的訓練場上,眼前總能浮現(xiàn)出王維在《少年行四首》中描寫的英雄少年模樣。

姜震與父親姜方程交流詩詞!∈茉L者供圖
姜震與父親姜方程交流詩詞。 受訪者供圖

  在不久前《2022中國詩詞大會》賽場上,一對身穿警服的“上陣父子兵”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在父親姜方程的見證下,姜震過關斬將,一舉奪魁。網友艷羨:“真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少年,好樣的!”一名警校學生,卻有著詩意人生,近日,記者約訪姜震,聽他講述“一身能擘兩雕弧”的夢想和追求。

  “詩詞是我心靈的棲息地”

  今年21歲的姜震來自山東膠州,是鐵道警察學院(坐落于河南省鄭州市)治安學系的大三學生,在父親的影響下,他4歲就開始背一些簡單的古詩詞!爱敃r年紀小,也不懂得詩詞表達的意思!钡娫~句式統(tǒng)一、押韻卻極大地激發(fā)了他的興趣。

  五年級時閱讀《三國演義》,里面俯拾即是的詩詞或駢文成為姜震鉆研的對象。讀完不過癮,他又去閱讀《三國志》,從此開啟了他在歷史和詩詞中邂逅古人的“奇遇”。

  天邊絢爛的晚霞不正是陸游筆下“縱轡江皋送夕暉”中的“夕暉”?在敦煌玉門關親自感受了“平沙莽莽黃入天”,方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與戍邊將士的不易……隨著年齡的增長、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姜震逐漸能夠領略到詩詞中所蘊含的心境。

  懷揣著對詩詞的熱愛,今年,姜震與父親以家庭團選手的身份參加《2022中國詩詞大會》,一路過關斬將,獲得全國冠軍。

  在姜震看來,詩詞能夠讓平凡的生活錦上添花。“失意時獲取前進的動力,得意時裝點此刻的心情,遇到美景亦可與古人言歡。”這樣的力量在姜震踏進警校后愈發(fā)明顯,詩詞成為他心靈的棲息地。

  “詩詞讓我從警之心更堅定”

  2019年,姜震考入了父親曾就讀過的學校——鐵道警察學院,選擇跟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姜震的父親是青島鐵路公安處的基層民警,因工作原因常年不能與家人團聚,這讓姜震從小便懂得警察這份職業(yè)的辛苦,亦知其所肩負的職責和使命。

  警校的學習并不輕松,不僅要進行各種體能、警務技能訓練,還要研讀與公安工作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guī),增強法律素養(yǎng)。嚴格的管理、高強度且緊張的學習和訓練使得姜震偶爾生出撐不下去的念頭。

  “撐不住的時候就會在心里背《少年行四首》。”姜震說,他心目中的人民警察如詩詞中的少年一般,面對危險迎難而上,為百姓排憂解難,護一方平安,“將自己代入其中,便堅定了從警的初心!彼靼祝觥耙簧砟茈傻窕 钡挠⑿,就要承受當下的訓練。

  閑暇時間,姜震喜歡泡在圖書館里翻閱書架上頗有年代感的古詩集,或是和同學玩飛花令,切磋一下詩技,再或者參觀各個博物館,感受文物中流淌出來的文化氣息。心情在詩詞中得到調整,意志在詩詞中愈發(fā)堅定,姜震就又重新投入訓練當中。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姜震的詩意人生離不開父親的啟蒙。父親是他的詩詞啟蒙之人,也是他的職業(yè)領路人。在《2022中國詩詞大會》上奪冠后,舞臺上,他和身旁同樣來自警校的亞軍滕凱楓相對敬禮,隨后又與坐在百人團中的父親互相敬禮致意,令觀眾感慨。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姜震說,他希望接過父親的“鋼槍”和囑托,和千千萬萬人民警察一起護佑百姓平安。為此,他會繼續(xù)堅定地在從警之路上走下去。

  而對于早已融入生命的詩詞,姜震表示,中華文化是座寶庫,詩詞便是其中的瑰寶之一!跋矏蹅鹘y(tǒng)文化并愿意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的當代年輕人并不在少數(shù),我只是他們中的一個!

  瑰寶因傳承歷久彌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同姜震一樣,在詩詞的寶庫中找尋著屬于自己的詩意人生!斑@正說明了更多當代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是敬重的,大家樂意在傳統(tǒng)文化的領域探索、遨游,并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苯鹫f。(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