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wǎng)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探覓古都開封“城摞城”

  • 2024年01月18日 16:56
  •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 責任編輯:李新賀

圖為開封大梁門城樓,城樓下的古馬道遺址展示出古開封城墻的疊壓關系。劉鵬 攝
圖為開封大梁門城樓,城樓下的古馬道遺址展示出古開封城墻的疊壓關系。劉鵬 攝

  “開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幾層”,這是早年流傳于古都河南開封的一句民謠。古稱啟封、大梁、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的開封,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迄今已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多年來的考古過程中,當?shù)仃懤m(xù)發(fā)現(xiàn)了城下疊壓著唐宋明清多個時期的城垣建筑,以及墻摞墻、橋摞橋、路摞路、馬道摞馬道的奇特現(xiàn)象!俺寝恰钡某霈F(xiàn),當?shù)匾啾粚W界稱為古今重疊型城市。

  近日,記者走訪古都開封注意到,城墻遺址、古馬道遺址、州橋及汴河遺址等地,均從不同方面體現(xiàn)了開封“城摞城”現(xiàn)象。那么,開封“城摞城”奇觀因何而來?據(jù)了解,開封地處黃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千百年來曾多次被黃河水淹沒毀城,但高大堅固的城墻、佛塔等高層建筑從未被完全摧毀,這也為開封城一次次原址重建提供了可能,也造就了千年未變的北宋東京城中軸線以及“城摞城”奇觀。

圖為開封古馬道遺址清代城墻遺跡以及黃河淤泥層,可以看出城墻包磚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規(guī)格不同,厚重的淤泥將地表抬高,原本城墻被毀,清代城墻又在原址之上疊壓修建,融為一體。劉鵬 攝
圖為開封古馬道遺址清代城墻遺跡以及黃河淤泥層,可以看出城墻包磚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規(guī)格不同,厚重的淤泥將地表抬高,原本城墻被毀,清代城墻又在原址之上疊壓修建,融為一體。劉鵬 攝
圖為古馬道遺址特寫。馬道作為古城墻上城樓的坡道,在重建之后又整體疊壓,證明重建的城墻與城樓的位置關系不變,而“城摞城”現(xiàn)象的特點在于不僅城墻疊壓,城門更是摞著城門。城門位置的不變,也證明了古城雖然屢淹屢建,但主要出城街道位置依舊未變。劉鵬 攝
圖為古馬道遺址特寫。馬道作為古城墻上城樓的坡道,在重建之后又整體疊壓,證明重建的城墻與城樓的位置關系不變,而“城摞城”現(xiàn)象的特點在于不僅城墻疊壓,城門更是摞著城門。城門位置的不變,也證明了古城雖然屢淹屢建,但主要出城街道位置依舊未變。劉鵬 攝
 圖為開封古馬道遺址博物館展示的“第一層馬道”。劉鵬 攝
圖為開封古馬道遺址博物館展示的“第一層馬道”。劉鵬 攝
圖為開封古馬道遺址磚瓦堆積,及城墻在明代洪水中倒塌,磚瓦之下還有遇難者遺骸,歷經(jīng)兵災水患,城墻在廢墟之上復建?脊虐l(fā)掘工作不僅出土了文物保護遺跡,更是讓這段被遺忘的歷史生動再現(xiàn)。劉鵬 攝
圖為開封古馬道遺址磚瓦堆積,及城墻在明代洪水中倒塌,磚瓦之下還有遇難者遺骸,歷經(jīng)兵災水患,城墻在廢墟之上復建?脊虐l(fā)掘工作不僅出土了文物保護遺跡,更是讓這段被遺忘的歷史生動再現(xiàn)。劉鵬 攝
 圖為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汴河故道河堤北岸宋金時期的灰坑遺跡,以及明代水井遺跡。當?shù)厥褂冒拙區(qū)分不同歷史時期成因不同的地層。劉鵬 攝
圖為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汴河故道河堤北岸宋金時期的灰坑遺跡,以及明代水井遺跡。當?shù)厥褂冒拙區(qū)分不同歷史時期成因不同的地層。劉鵬 攝
圖為開封州橋遺址之上道路遺跡剖面。南北向的州橋橋體自宋代至明清,為開封南北中軸線主干道,在地層上的剖面清晰展示出層層路土的疊壓情況。劉鵬 攝
圖為開封州橋遺址之上道路遺跡剖面。南北向的州橋橋體自宋代至明清,為開封南北中軸線主干道,在地層上的剖面清晰展示出層層路土的疊壓情況。劉鵬 攝
圖為州橋遺址明代河道河底淤泥疊壓地層展示。右為州橋遺址明代雁翅以及排水槽部分與宋代石壁疊壓,清晰再現(xiàn)了明代汴河河道的淤塞,以及明代重修州橋與宋代河岸石壁的關系。劉鵬 攝
圖為州橋遺址明代河道河底淤泥疊壓地層展示。右為州橋遺址明代雁翅以及排水槽部分與宋代石壁疊壓,清晰再現(xiàn)了明代汴河河道的淤塞,以及明代重修州橋與宋代河岸石壁的關系。劉鵬 攝
圖為汴河故道探方剖面,從一層層凹下的地層線中可以看出汴河河床逐漸被淤塞抬高的過程。該探方剖面完整清晰再現(xiàn)了自唐宋時期至現(xiàn)代開封的地層變化,以及開封屢遭洪水淹沒后形成“城摞城”現(xiàn)象的實證。劉鵬 攝
圖為汴河故道探方剖面,從一層層凹下的地層線中可以看出汴河河床逐漸被淤塞抬高的過程。該探方剖面完整清晰再現(xiàn)了自唐宋時期至現(xiàn)代開封的地層變化,以及開封屢遭洪水淹沒后形成“城摞城”現(xiàn)象的實證。劉鵬 攝
圖為州橋遺址探方。主體為明代州橋磚石橋面,于明代洪水后深埋地下。橋面正位于開封市中山路之下,疊壓數(shù)百年之久。劉鵬 攝
圖為州橋遺址探方。主體為明代州橋磚石橋面,于明代洪水后深埋地下。橋面正位于開封市中山路之下,疊壓數(shù)百年之久。劉鵬 攝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