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頭條 > 正文 >

健康科普|關愛兒童心理健康,讓"花朵"向陽而生   

  • 2024年10月11日 15:50
  • 來源:中新網河南
  • 責任編輯:李新賀

  兒童失眠可能源于學習壓力過大,或者家庭氛圍不良、親子關系緊張或心理負擔過重。出現失眠的兒童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白天則精神萎靡,導致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成績出現明顯下滑,進而產生學習上的無助而厭學。而厭學往往與失眠相互影響,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想去學校,一提到學習就煩躁不安。

  家長要及時發(fā)現兒童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緩解壓力。老師也應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調整教學方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共同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擺脫失眠和厭學的困擾。

  那么,兒童各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心理問題的常見表現有哪些?家長應該怎么做?

  兒童各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兒童年齡段一般指從出生到18歲以下的人群,通常存在以下幾個階段的身心特征:1.嬰兒期(0-1歲):身體快速發(fā)育,開始認識周圍世界;2.幼兒期(1-3歲):語言和運動能力發(fā)展迅速,好奇心強;3.童年早期(3-6歲):開始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識;4.童年中期(6-12歲):學習能力增強,逐漸建立價值觀和道德觀;5.青春期(12-18歲):身體和心理發(fā)生巨大變化,追求獨立和自我認同。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

  睡眠障礙、焦慮、抑郁、適應能力下降、進食障礙、成癮行為、自傷和自殺、沖動行為、軀體化癥狀、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等。

  心理問題的常見表現有哪些?

  1.情緒方面: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變化,表現為緊張不安、過度擔心、易惹、脾氣暴躁、悲傷、失去興趣等。

  2.行為方面:孩子會出現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等行為問題,嚴重影響學習和社交。表現為不出門、不去學校、不與人交往、膽小怕事等。此外,自卑心理也可能困擾部分兒童,對自己缺乏信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

  家長應該怎么做?

  一、家庭方面

  營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家長避免在孩子面前情緒宣泄,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能以成績論英雄。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陪伴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鼓勵多開展親子活動,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家長需要對孩子持有一種適度的期望,讓孩子順其自然的學習和成長,避免“過度教育”,期望過高、支配過多、強烈的壓抑都會讓孩子變得脆弱,心理產生扭曲。

  2.給孩子足夠的話語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足夠的“高質量”陪伴時間,與孩子平等、真誠的交流,尊重并了解孩子的意愿。在其中也要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選擇之后會出現怎樣的后果,讓他感受到尊重,并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話語權。家長如果忽視孩子的發(fā)言權,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漠視自己的權力。家長認真聆聽孩子的意愿,與孩子共同商量辦法,讓孩子感覺得到大人的重視和尊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了解孩子的個性化需求

  孩子的發(fā)展有個體化差異,每個孩子都有個性。當今孩子對個性化的要求非常高,你如果壓抑,他們就會抗爭。家庭教育要個性化、專業(yè)化,家長需要學習和成長,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一個人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教育不能過分強調共性,忽視甚至是抹殺個性。統一的標準下孩子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每個孩子都像是統一的“標準件”,缺少創(chuàng)新思維。個性化的教育強調發(fā)展孩子的個性,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讓教育填補孩子的弱點,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優(yōu)點。

  4.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關愛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家長對他太好,或者是以孩子不舒服的方式給予過多,孩子就會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久而久之,萬一孩子那件事做的不好,或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值,孩子就會有愧疚感、自責,覺得對不起家長對自己的付出。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關愛,孩子心理會更舒服和坦然。

  5.不可忽視的性教育

  無論對于男孩還是女孩,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并學會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始于兒童早期。青少年時期是身體、情感和社會關系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大多數青少年開始探索性和發(fā)展親密關系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普及青少年在性與生殖健康方面的兩性知識,養(yǎng)成健康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尤為重要。

  二、學校方面

  1.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情緒變化和學習狀態(tài)。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鼓勵和支持。

  2.適度降低對孩子學習要求。在失眠和厭學情緒強烈時,避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3.及時、定期的安排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

  三、兒童自身心理咨詢輔導

  1.及時的溝通和心理輔導。采用放松練習、繪畫療法、音樂等療法釋放壓力,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情感,緩解不良情緒。

  2.緩解不良情緒。引導孩子應用深呼吸、放松訓練、積極自我暗示、寫日記等方法疏解不良情緒。

  3.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發(fā)現自己的興趣愛好,鼓勵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如繪畫班、舞蹈班、體育俱樂部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樂趣和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孩子明白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更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和發(fā)展。

  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更多的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讓每個兒童的心靈花朵都向陽而生!

河南省衛(wèi)生健康委宣傳處指導

供稿專家:河南省健康科普專家 河南省胸科醫(yī)院 李艷鑫

審稿專家:國家健康科普專家、河南省健康科普專家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河南醫(yī)院 張建宏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