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健康養(yǎng)生講究順應自然,適時而動,那么在驚蟄時節(jié)應該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呢?
驚蟄時節(jié)“春氣在頭”
什么是驚蟄呢?知名青年中醫(yī)庫喜龍介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一些小動物自入冬以來就藏伏在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這個節(jié)氣,天氣轉暖,大地回春,春雷始鳴,所以“驚蟄”意為春雷驚醒蟄居動物的冬眠,萬物復蘇。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ji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天氣日漸溫暖。因此,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這個節(jié)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驚蟄時節(jié)自然界的動植物和人類有什么特點呢?庫喜龍介紹,在《黃帝內經》里面有“春氣在頭”的說法。
到了春天,植物開始把自身的養(yǎng)分往上輸送,枝條開始變得柔軟,樹木小草的嫩葉開始逐漸萌發(fā),養(yǎng)分開始往上往末梢輸送。
動物也是如此,到了春天,冬眠的動物開始覺醒,很多動物開始脫毛、蛻皮,推陳出新。如何才能推陳出新呢?這就需要把養(yǎng)分灌輸到周身頭面和四肢肌肉。
人類也是如此,春天天氣開始變得溫暖,人體之氣也開始向上向外升發(fā)。這就是“春氣在頭”的意思。
驚蟄前后多發(fā)哪些疾?
庫喜龍說,人類在春季也有自己的生理特點,春季人的生機比較旺盛,正是讀書學習工作的黃金時間,兒童春季生長加快,身高體重增長迅速,可借助春時茁壯成長。因此古人說“一年之計在于春”。
但是,農村也有句俗話這樣講春天:“百草回芽,百病發(fā)作!斌@蟄前后容易出現哪些疾病呢?
庫喜龍說,春季多風,且氣機向上向外升發(fā),極易出現皮膚瘙癢、痤瘡、皮疹等“過敏”疾患;有的人還容易出現流鼻血、甚至腦出血等中風疾患!饵S帝內經》中也有“春善病鼽衄”的說法。
驚蟄前后還多發(fā)以下多種疾病,如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腦血管病等病史的的朋友們,要格外注意。
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做?
《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yǎng)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庫喜龍說,《黃帝內經》對于春季養(yǎng)生有非常經典的論述,是經過數千年時間驗證的正確養(yǎng)生之道。上面這段話的大意就是,春天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fā)的狀態(tài),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體,使情志順遂春天的生發(fā)之氣。
在飲食方面講究更多?鬃釉f過:“不時,不食!币馑际钦f人民的飲食要順應節(jié)氣,違背順時規(guī)律就會影響健康。
庫喜龍建議,可以多食當季的芽類或者葉類蔬菜,比如豆芽、香椿、茼蒿、韭菜及薺菜等各種野菜,同時還可以食用一些藥膳,如生梨貝母湯、生姜蘿卜粥、芹菜大米粥等。(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務保障中心供稿 作者 吳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