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作者 楊大勇 史成軍)“關于建立南水北調用水指標補償機制的建議”“關于建立節(jié)約用水約束激勵機制的建議”……在常佰軍辦公室的墻壁上,一塊寫字板已被一張張小字條貼滿。字條上,是他已經完成或腹思已久的“課題”。
“這個題兒,我已經思考了很長時間了,思路是有了,還沒顧上動筆……”指著寫字板上的小字條,九三學社鄭州市委會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委員會主任、鄭州高新區(qū)雙橋辦事處人大工委辦公室主任常佰軍說,他一有空就喜歡琢磨“事”,琢磨時間長了,“事”就成了。
“他是個沒‘事’找‘事’干的人!笔熘0圮姷娜硕歼@么說。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無論走到哪里,常佰軍都習慣隨身攜帶個筆記本,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隨時記錄下來,要是覺得還能形成好的建議、新的觀點,他就會作為一個“課題”貼到辦公室的寫字板上。寫字板是他自我加壓的“任務”,更是他建言獻策的“心路”。
“距離老百姓越近、聽老百姓反映的事兒越多,就越能了解到更多、更真實的社情民意!痹诔0圮姷霓k公室里,一通又一通電話時不時打斷他與記者的交流,但恰恰是這些電話,讓記者體悟到常佰軍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既“繁瑣”又充實的狀態(tài)。
在常佰軍看來,只有秉持著“臉上流汗、褲腿沾土、鞋底帶泥”的韌勁兒,不斷走進社區(qū)、村組,走進群眾心中,建言獻策才能接地氣,才能寫出冒熱氣的好建議。
“我是農民的兒子,對很多民生事務感同身受,心里容易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就有了調研的沖動。”記者翻閱常佰軍的記錄本發(fā)現(xiàn),自2018年以來,他先后圍繞民族團結、文化教育、經濟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撰寫了100余篇、約15萬字的社情民意信息、調研報告。
他執(zhí)筆撰寫的《關于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建議》《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建議》等被河南省政協(xié)采用,個別建議還被吸納入鄭州市“十四五”規(guī)劃;《建議建立南水北調用水指標交易補償機制》《關于城鄉(xiāng)結合部法治化治理的困境與建議》《關于推動支持小微企業(yè)發(fā)展的建議》等社情民意信息,先后被九三學社中央采用;《建議構建大數(shù)據(jù)交易國際(國內)標準體系》,還被作為九三學社界別提案提交相關部委參考。
“成果被采用,心里是說不出的幸福感、獲得感。”說話間,常佰軍從辦公室的柜子里搬出一大摞榮譽證書和獲獎證書,市級的、省級的、國家級的……一本本證書摞起,仿佛他不斷增高的幸福指數(shù)。
作為一名鄉(xiāng)鎮(zhèn)基層工作者,常佰軍時時刻刻都要想著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這兒,過去就是個垃圾堆,氣味嗆死人!闭驹陔p橋辦事處溝趙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村民趙正軍告訴記者,這個垃圾堆曾經讓村民躲著走,常佰軍作為包村干部分包溝趙村后,經過多方建言、協(xié)調、籌資,2020年“搬”走了垃圾堆,在此處建成了黨群服務中心,門口還新增了一處游園,如今,這里成了附近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背0圮娬f,今年他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爭取在建言獻策方面完成超過10萬字的調研成果。